书画名家

书法家杨龙生

杨龙生,1942年生于青岛平度。上世纪六十年代山东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受教于于希宁、关友声、黑伯龙、朱学达诸先生。现为中国王羲之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榜书协会临沂创作基地副秘书长;山东临沂鲁蒙画院顾问。

文化名人网】相关链接请点击:

→水墨传承·甲辰书画名家--书法家杨龙生

→龙年新春书画交流活动在东方书画院举行




杨龙生,1942年生于青岛平度。上世纪六十年代山东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受教于于希宁、关友声、黑伯龙、朱学达诸先生。现为中国王羲之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榜书协会临沂创作基地副秘书长;山东临沂鲁蒙画院顾问。


笔走龙蛇遒劲显,别开生面恰当年

---记书法家杨龙生先生

文 / 萧锋 文化名人网主编  

杨龙生,1942年生于青岛平度。上世纪六十年代山东艺术专科学校毕业,受教于于希宁、关友声、黑伯龙、朱学达诸先生。现为中国王羲之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榜书协会临沂创作基地副秘书长,山东临沂鲁蒙画院顾问。


杨先生,久闻其名,近日方得以见面。其幽默风趣,与身边的年轻朋友欢声一片,便知是一位谦雅随和之人。观其书法,取法师正宗,深得名师真传,同时以二王为根基,并兼顾参悟黄庭坚、米芾等先贤的笔意余韵,是谓以古人之笔法开自家之风范。通幅用笔,挥毫落墨如云烟,点画如高峰坠石,撇捺似陆断犀象,劲笔力透纸背,逸笔龙蛇竞走,如此真是字字有骨肉筋血也!章法收锋聚劲,排列纵横捭阖,一幅书毕,诚然皆是一点之内可以殊衄挫于毫芒,一画之间可以变起伏于锋杪也,味厚神藏,骨力洞达。正如文征明87岁又抄《前后赤壁赋》,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没有一丝烟火气,满满的书卷香。


一幅幅书法作品,皆是诗词文联耀质含章,观之既有传统文人的书风古韵,也有笔书豪迈的精神气概,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而这一点也是能充分证明清刘熙载所言,即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由此品鉴杨龙生先生的书法作品,我们也是能从中深深感受到其本人对于传统翰墨文化的高度参悟和自我诠释。


笔走龙蛇遒劲显,别开生面恰当年。现如今的杨老先生已到杖朝之年,其书法创作却仍处于旺盛时期,自身书法造诣,更是达到了由技入道的高度。正所谓书以载道,而杨老把从艺书法至今的经历和参悟都融进了作品之中,这本身就是一种“人书俱老”的修成体现。是将书法艺术的精神之道践行到了高点,以书法体现文人风范,以笔墨彰显清正品节。当今书坛,八十岁以上,功底深厚,仍笔耕不辍者,实属凤毛麟角,杨龙生老先生便是其中的突出代表性人物。杨老先生,从艺书法已有数十余载,笔下书法作品更是广受众多书法爱好者的青睐。 


杨老先生,人品与书法,可以茶相喻。茶者,可浓可淡,轻酌细品,清醇久远,回味甘甜。又有茶寿一说,百零八岁也。并祝杨老先生健康长寿,书艺长青。 


2024年4月9日

《杨龙生书法作品》序言

序言


代诗人李商隐有诗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中“只是”的一种解释为“就在、正是之意”,我是赞赏这一解释的,因为这是李商隐此首诗所要表达的意愿或本意。前几天我们山东艺专(现山东艺术学院)的老毕业生杨龙生怀揣散发着油墨之香的书法集清样稿登门,想让我给写个序,我翻阅着厚厚一沓书稿,不禁浮想联翩,我知道年过七旬的他,是在追寻或者说正在圆青年时代的梦,可谓令人叹之、喜之。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在艺专油画班求学。当时国家正处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生活和学习条件都很艰难,但同学们学习很刻苦,很用功,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成绩。可惜的是这批学生毕业后未能按专业分配,到了不同岗位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他被分配到沂蒙山区供销社系统,后又从事办公室文秘工作。常常写各种各样的文字材料到深夜。自己的专业或心中的梦想在繁忙的工作中渐渐荒芜和淡去,可在内心深处依然存在着专业理想的纠结。当时虽然多次有过从事专业工作的机会,但都阴差阳错而搁浅,与机遇擦肩而过。直到退休未能如愿,这或许就是命运的安排,令人叹之。

退休后的生活安排是所有人面对的现实,现在在一些美术学院里经常看到一些来去匆匆的两鬓斑白的“老学生”,他们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看起来像老师实际却是来求学的学生,他们中好多就是从原工作岗位退下来后,来美院圆早年艺术梦的。杨龙生没去美院进修,却未舍弃自己的艺术梦想,然而,现实是公平的,也是无情的,放下了五十多年的画笔,再拾起来,谈何容易。于是。他拿起来毛笔,搞起来书法。好在他少年时从师朱学达先生习过多年颜体,基础比较厚实,学习起来比较得心应手。从此逛书店、看展览、寻名迹,拜师学艺,虚心求教,自定日课,对法帖手摩心追,与古代先贤对话,与书法结友,乐此不疲,仿佛回到了当年,将书法写成了这个样子,叫人高兴。

细细品读他这本集子的样稿,字里行间留露出十几年辛劳和汗水,在这方面看出他下了不少功夫,临帖的路子逐步拓宽,书写水平不断提升。现在看起来其书作,用笔沉稳,点画厚重,走笔取颜字之骨,笔势苍劲朴茂,气魄雄健,骨力开张功力见厚。不激不厉,-如他敦厚的性格。整体布局少见大的起伏,平稳中不乏灵动:用墨干湿相间,枯中有润。其艺术:水平有广阔的上升和发展空间,令人喜之。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祝愿杨龙生在书法艺术上取得更好成绩,在圆梦的路上快乐前行。

以上,权当是我的一点感慨吧。

单应桂  于泉城
2015年10月


《杨龙生书法作品》后记


后记


我学写毛笔字,是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的。那时小学三、四年级写日记、做作文,都得用毛笔小楷书写,不学毛笔字是不行的,当时我的美术老师朱学达先生教写毛笔字。朱老师教写字有一套“运笔、结字、谋篇”、“先写好每一个字,再写好一行字,最后写好一篇字”的三段行进式理论,使我一直收益匪浅。后来在艺专虽说学习油画,由于经常能接触到于希宁、关友声、黑伯龙等名家的书画作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鼓舞,同样受益终生。这些年来一直鼓励着我的信心和勇气,使我年过古稀不知黄昏见晚、而乐此不疲。


多年来,我还得到了社会上许多老领导、老前辈、老专家、老同事、老同学、老朋友以及后起之秀的年轻朋友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使我一直感于内心、行于笔端,其乐融融。


这本集子在编辑过程中,临沂画院、鲁蒙书画院给予了热情帮助和指导。我的老师、中国女画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美协利主席单应桂教授为本书作序并题写书名。总之,这本集子能编印出来,离不开大家的帮助。在此表示深切的感激和由衷的谢意。由于自己水平所限,集子当中的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请专家和广大网仁、同事、朋友批评指正。


最后,再一次对关心帮助我的朋友友们表示诚挚的感谢,谢谢大家。

杨龙生
二0一五年深秋于羲之故里



文化名人网 聚天下名人